[回主页]

[流行新书-New books] [中外名著 - Chefdoeuvre] [网上流行电视-PopTV] [English Club-英语俱乐部]
[秀水酒坊-论坛] [网络文学-Net Literature] [聊天室  - Chat room] [游戏天地 -Games Club]
流行书站,popbook.com,流行书站,popbook.com

搜索新书

组合查找

排行榜

当当书店本周100本畅销书
当当网畅销影视制品TOP100
当当书店本周100种热门CD
当当网畅销软件游戏TOP100
卓越书网本周小说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DVD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人文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经营类排行榜
卓越书网本周艺术类排行榜

好书推荐

 

 
 
  潮汕老屋       建不厌精的潮汕民居,与自然和谐的人文...

作者:[中国] 林凯龙

潮汕老屋
[放大]

出 版 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5-1
印次:1

395幅插图

·《潮汕老屋》邮购信息

 定 价: 38 元
 国内邮资每本加2元

邮购:汕头市金美花园十一栋801 林凯龙收 邮编:515041
电话:0754-8637940   013670415254
EMAIL:mail@1-long.com

 

《潮汕老屋(彩)》

    本书对潮汕民居建筑的始源及历史的演变、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与格局、特殊的装饰工艺及它们对潮人的影响等,都做了严谨的考据和详尽的论述,间中还议论南北、旁及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读之甚快。
    地处海隅的潮汕,至今仍保留看古代世家大族聚族而居的传统,走进尘泥渗漉的潮汕老屋,您将聆听到汉唐的古韵……

[网友评论]:  秀水酒坊 书评 (点击查看/发表)

详细信息
 
ISBN:7-81036-582-7/K.39
尺寸:890 X 1186  1/16
字数:45000  395幅插图
用纸:铜板纸全书四色彩印
页数:254
印张:16
印刷时间:2004/05/01

作者简介
 
林凯龙,自号一聋先生,中国广东省揭阳棉湖人,1963年生于揭阳榕城,先后在炮台竟智学校、新华中学、揭阳一中、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潮汕历史文化中心学习工作过,1986年在武汉举办个人画展,被誉为湖北省第一个现代派个人画展,1987年应美学大师王朝闻之聘参与国家项目十四卷本《中国美术史》的撰写并为多卷绘制插画,1989年作品《顾恺之》入选七届全国美展,1993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画展,2001年出版《林凯龙画集》,2002年在汕头举办“家园寻韵--林凯龙潮俗视觉艺术展”,2003年在潮州举办“林凯龙潮俗国画展”,2004年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潮汕老屋》。
地址(汕头):中国广东省汕头市金美花园十一栋801 邮编:515041
电话(汕头):(86-754)8626423、8637940、013670415254
E-Mail:
mail@1-long.com

图片选: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村寨规模十分巨大

前言
 
    潮汕是我的家乡,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个春光明媚、气候温和的南海之滨度过的。这里有世界公认的美味佳肴,有极具乡土气息的古俗,有艰涩难懂的方言和古意盎然的村庄,村庄里有一围一围的老厝(潮人常称屋为“厝”)。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些“老厝”里读完中小学的,那宽敞明亮的祠堂通常会被用作学校的礼堂,它容得下全校师生集中听候训话。祠堂两边成排的从厝和包屋就是我们的教室,虽然略显狭小昏暗,摆上学生们自备的课桌和椅子已显得十分拥挤。祠堂前那阔大的阳埕就是学校的运动场,竖上篮球架就成了简陋的篮球场,可打球时一用力就会把球扔到埕外的池塘里。也常常仰望着屋顶上残存的雕刻和彩画出神,有时也试图用笔去描绘它,但多半画不成,这大概是它们过于繁复的原因吧?   
  在这些老祠堂里读了整整十年书之后,我终于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系,于是,和离开祖居地的先人一样,用红纸包起一抔乡土,扛着行李第一次离开了家乡。
从揭阳日夜兼程兴冲冲来到武汉读书。可是,才上了半年课的我,马上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相去甚远,而当时转学换系是不许可的,只得硬着头皮读下去,其心境自然十分压抑不乐。然而,就这种压抑的心境中,潮汕家乡的风物,却趁机渐渐地侵入了我的梦乡,滋润着我苦闷的心胸——在梦中我尽情地享受美味可口的家乡佳肴;也一个古寨接一个古寨、一座老屋接一座老屋地游赏玩乐,徜徉在幽深曲折的窄巷,抚摸那古老粗糙的墙壁,记录着她的年代和特征,一觉醒来才发现原来身在异乡……看来,我是无可避免毫无例外地患上了世界上所有潮人“思乡” 的通病了!

    然而,也许正是这种“病”,才使我1993年在北京完成国家项目《中国美术史》编撰后,谢绝师友的挽留,毅然返回家乡,定居潮汕中心城市汕头,一头扎进母体文化的怀抱,将自己的身心和斗志彻底消融在南海的薰风和浓浓的乡情之中,如是不觉过了十来年。

    我真正涉足潮汕民居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1987年我被王朝闻先生聘为《中国美术史》撰稿人后,常有到各地考察的机会,得以接触不同地区的民居。当时就有意无意地把它们和家乡老屋相比较,觉得家乡的那些老屋并不比别处差,而且可能和潮州菜一样更有特色。

    当时,潮州菜在国内也未受重视,我常向外人夸耀潮州菜如何好吃,常常引来笑话:“满汉全席和八大菜系都没你们潮州菜,你林凯龙吹什么牛!” 何况,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民居不能和潮州菜一样“端”出去让人品尝比较,其外表也不大惹人注目,当然就更难以引起外人注意了。

    直到1989年,同样是王朝闻任总主编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开始编撰,我极力向民居卷主编陈绶祥先生推荐潮汕民居。承陈先生不弃,派我和广州美院的黄启明先生同到潮汕和闽南拍照。因时间紧迫,我们在潮汕只匆匆拍了一天就赶往闽南。由于缺乏了解,

    所选择的地方远非潮汕代表性民居,但还是有近十幅作品入选《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起居编·民居卷》大画册里,此画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后,曾引起很大的反响,这可能是第一本收录有潮汕民居的大型画册。

    自此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我开始拍摄潮汕民居。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居然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图片资料,通过这些材料,我才真正了解源远流长的潮汕民居不但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巨大的美学和文化学价值,而且是一笔远未得到重视就已开始消失的文化遗产。和很多潮人一样,我原以为潮汕民居低矮且不起眼,较之闽西的客家土楼或闽南红砖区的民居,似乎缺少魅力,殊不知潮州饶平山区就屹立着六百多座土楼,还有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其居民是和我一样讲着道地的潮汕话的潮人!

    除了拥有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和众多的圆楼外,潮汕还有比土楼大得多和早得多的古寨和府第!经过分析和论证之后,我发现这些古寨和府第居然是中原古代世家大族居住形式的遗存!那聚居人数动辄过万的古寨和府第,是宋代以前在中原地区流行的“祠宅合一”的建筑体系的复制,例如古画中那令无数学人向往的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 (相传宋太学博士秦太虚卧病时,因观赏了朋友高符仲送来的王维《辋川图》摹本,不觉身与境化,病也好了),以及宋代苏东坡在黄州的宅第似乎就是它们的前身。而且无论从规模布局上,从装饰工艺仰或从建造的方式上,都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这些历史悠久、形制古老的古寨和府第,还体现着纵横四海、富甲天下的潮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财力,深深地影响了潮人文化心态和潮汕民性的形成。本书就试图从文化学和图像学的角度对潮汕大地上的建筑遗存进行巡礼和剖析,阐明它的建筑特点,寻找它的渊源和规律,探讨其对潮汕文化和潮人精神的影响等等。由于在拍摄和研究过程中,我更多地从视觉美学角度撷取潮汕民居那富于审美情趣的一面,遗漏和纰误在所难免,不周之处,请读者多多赐教。

序言(原书照片)
 

媒体评论
 
建不厌精
○余少镭(《南方都市报》书评人)
 

  如果模仿杨锦麟来对朝汕文化进行“一字点题”,我想,除了“精”字,再没有更合适的字眼了。潮人的食不厌精,随着潮菜馆的遍地开花,广为人知。一个地方文化的特点,不可能孤立存在于某个领域之中。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潮汕文化,无一不体现着令人叹服的精致。

  就像最正宗的潮汕功夫茶必得以橄榄核来作为烧水的燃料一样,精,首先来源于每一个细节。在林凯龙编著的《潮汕老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建筑掌故,应该是最能说明潮汕民居的“精”,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潮汕民居的门楼,左右必有一块石雕方肚。潮州市金砂乡丛熙公祠门楼石肚上,有一个牧童牛的石浮雕,牧童手中捏着一条双股相缠、长约 10 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绳,民间传说,就因为这一根年绳,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有三位石雕师父因弄断它而把自己“激死”,最后是一个石匠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才把它雕出来。

  类似精致的石雕,木雕,在传统的潮汕民居中俯拾皆是。为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而耗尽心血,是潮汕人最擅长的事,所以民间有“潮汕厝,皇宫起”的说法——即潮汕民居是像建皇宫一样精心建起来的。从历史原因看,潮人的祖先在多因战乱而从中原大地迁徙而来,潮汕平原北有连绵的五岭和武夷山脉阻隔,东西也有群山环绕,南面则是波涛汹涌的南海,这种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原大地的战乱传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潮汕先民有足够充融的时间、精力和心情去精雕细筑,将民居作为艺术品来完成。

  也许是秉承了潮文化“不厌精”的优良传统,本书作者林凯龙作为一个成功的潮人美术家,同样以“不厌精”的精神来编著这本书。他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拍摄潮汕民居,迄今已近二十年,从动手编撰到成书,以花了两年时间,甚至几易其稿。也下因为作者这种“雕年索”的精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图文并茂的《潮汕老屋》,图片精彩,资料翔实,无论是足以与山西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沧海陈慈黉故居,还是散落民间不起眼的老厝,潮汕地区有特色的老屋一览无遗。同时,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就屋论屋”,而是以建筑的艺术为中心,辐射历史掌故、民俗文化、民间传说,装饰美术等,对潮汕民居建筑的始源及历史的演变、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与格局、特殊的装饰工艺及它们对潮人的影响等,都做了严谨的考勤、据和详尽的论述,间中不议论南北、旁及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极具收藏价值。

  1986 年发行的广为流传的“中国民居”邮票中,被民俗专专家誉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潮汕民居(“四点金”和“骑山虎”)并没有人选。这也许是潮汕民居僻居东南沿海一隅,没有天子脚下的四合院知名度那么高的缘故。但是,它掩盖不了潮汕民局面是中国民居中最精美的民居之一的事实,。林凯龙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作者保护潮湿汕民居,宏扬潮汕文化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让人们曾经妄自菲薄的潮人脸红,也给了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以开以的名义在肆破坏潮汕老屋的当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Copyright (c) Pop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 to :webmaster@popobook.com